(资料图)
宋蕾创新团队立足急危重症护理专业特点,以解决疑难复杂护理问题为导向,在血管通路、压力性损伤、营养支持、镇痛镇静、VTE预防、院感防控及重症超声等方面循规律、辟蹊径,完成多项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,助推护理工作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行。
急危重症护理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宋蕾,护理学硕士(统招急危重症方向),副主任护师,硕士生导师。现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护士长,兼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肠内营养置管专家、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委会护理学组委员、山东省护理学会疼痛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青岛市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秘书、《护理学报》审稿专家。
多维创新 开辟静疗新“方法”
血管通路作为药物治疗的先决条件和桥梁,称为患者“生命线”,技术创新在静疗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,为科学建立和维护这条“生命线”注入源头活水。为增加穿刺成功率、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,护士长宋蕾潜心探索并发现了静疗穿刺新“方法”----“快速皮下隧道PICC穿刺技术”。该项技术借助超声可视化实时动态显示优势,直接用穿刺针建立隧道,具有传统隧道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,为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独辟蹊径。该项技术获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五届“健康杯”创新成果擂台赛护理组第一名,并应邀在第五届国际专科护士大会、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大会、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年会、重症年会等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,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
技术变革 激发护理新“活力”
为解决重症患者幽门后喂养途径建立的难题,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护理团队创新性提出“触诊法”盲插鼻肠管技术,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,该项技术获批2022年度“新技术新项目”,荣获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四届“健康杯”创新擂台赛二等奖。团队自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,治疗重症患者3期、4期压力性损伤,获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三届“健康杯”创新擂台赛一等奖。这些切实解决临床问题的新思路、新落点、新方法在急诊ICU落地应用,推动了新技术的更新迭代,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。
乘势而为潜心科研创佳绩
源远方能流长,根深才能叶茂。在科技飞速发展、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急诊ICU护理团队在宋蕾护士长带领下顺应时势、求实创新,不断突破PICC置管关键技术,提高静疗专业能力,使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变得更加有速度、有温度、有力度。团队获“2022年度护理亚专科优秀团队”,并完成系列护理临床研究。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、厅市级科研项目4项,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多项,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SCI收录4篇、CSCD收录10篇。
成绩代表过去,未来任重道远。宋蕾创新团队正沿着南丁格尔足迹,以问题为导向、以需求为牵引,倾尽所能、守正创新,开辟静疗新视角、搭建安全生命线,切实提升血管通路护理能力,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以忠诚的护理服务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护理技术,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,为岛城人民健康保驾护航。